21 10月, 2009

回應校刊染黃事件

教育、政治、媒體與社會的不甚良善
◎郭申睿/前雄中青年社社長(現就讀於台灣大學經濟學系)

  前日透過新聞、友人及網路論壇才得知雄中竟因校刊中含有所謂「不雅內容」,遭王姓議員抨擊的事件。整起事件的發生令我有些訝異,也認為這其中並不止包含一項議題。因此本人就這次事件及其他相關方面作以下討論。



  首先,《雄中青年》一○六期為本校於今年六月出版之刊物,距今日已隔數月,若此事真有其嚴重性,為何至今才有議員及媒體報出?顯然在資訊接收方面有所延遲。事實上,出刊後不久確已有學生向老師反映這些文章內容不妥,卻也不見有任何強烈反彈。議員及媒體誇大形容其內容的不當性,令人覺得這只是一種炒作行為,甚至有更有在校同學於學生網路論壇形容這起事件只是「議員在選舉前的政治作秀」,並非真切關心學校的教育問題。為何如此形容?作個簡單敘述,選票掌握在大人的手裡,學生的影響力自然不如學生家長,政治人物關心的重點是否放在教育,其目的可以揣測。

  第二,本人就校刊以及一般新聞媒體作比較。校刊發行通常為一學年一刊,本校為一學期一刊,相對於每日的報紙刊物,發行頻率其實相當低。我們每日翻閱報紙,甚至只需動動手指上網瀏覽社會版新聞即可發現,關於議員所描述的「強暴、亂倫」等等駭聞層出不窮,甚至將事件發生的情節經過,以及充滿暴力色情的對話、圖片呈現在新聞內容當中,而本期校刊內容僅是就故事原典內容作文字陳述、討論,並且已將原典情節重新處理,相較之下,新聞引起反感的程度比起本期校刊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,套句網路流行用語,「很黃很暴力」。本人在出刊前略經審閱,亦認為這僅是作者融合相關書籍的討論觀點,若這樣的校刊內容引起爭議,那我們每日閱讀的新聞,是否更應該被檢討?

  王議員抨擊《童話》的內容過於色情、血腥,看了都會「臉紅心跳」,本人不禁提出疑問,議員是否真有看過原典,是否關心每日新聞?文化素養和社會關懷,是否作為一個公民該有的要件?現今新聞因所謂「言論自由」而無法就內容管束,「媒體自律」也漸成為笑談,所謂「挖掘真相」,並不考慮到一般兒童、少年和成人一樣,平日也可能翻閱報紙、上網看新聞,對於民情風俗及法律所保護的「兒少身心健康」,其影響更為深遠,教育是否培養學生的媒體識讀能力,實為更該被討論的重點。

  就《童話》的內容而言,一個高中寫作者是否能就原典作出文化、文學的理性評析,我無法妄下斷言,但若一個即將成為公民的高中生不具有獨立思考及判讀能力,看不出作者所想提出討論的重點,只看到如同外界所說「色情」的部份,那麼我將對這些學生感到憂心。原典事實上是充滿批判人性、社會亂象的「成人故事」,經過多次改版,才成形為現今大家所熟知的「童話」。文章作者說「社會太虛偽了,要還原故事真相」實為足夠成熟的想法,雖未標明原始出處實該改進,但並不因此需要對校刊內容作「性教育檢討」。

  再者,校刊之影響力是否真有如此重要?其實不然。在下曾身為編輯者之一員,經口頭詢問調查,多數同學閱讀校刊的習慣僅是「翻翻而已」,甚至連翻都沒翻過,即丟進回收桶或贈送予他人,或擺在書架上自此不再「過問」,但每日早自習時間翻閱的報紙,不是文學副刊、國際頭條,而是充滿輔級圖片、在捷運站發送的免費報紙,諸多學校亦是如此。對於此現象,本人不甚認同,但諸多宣傳、推廣校刊亦不見成效,學校的編輯群該努力思考改進之外,學生的閱讀習慣是否該適當養成,也是值得探討的議題。